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社會公義與民生關注委員會 對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期望

近年來移民潮再現,這已是不爭的事實,顯示香港市民對現狀失去信心,如何重新建立他們——尤其是年輕人——的信心,重建一個公義、關愛與健康的和諧社會,實為當務之急:

1. 保障宗教及各種人權和自由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所有宗教活動都在正常進行,然而仍有不少信眾有所疑慮。新一屆政府須更充份展現出,致力貫徹在《基本法》訂明的保障人權和自由(包括宗教、言論、出版、資訊、集會、結社等)。此外,政府也可協助香港教會與內地及國際教會在疫情後的交流,成為對外溝通的橋樑。
 
2. 政府與教會及民間社會不同組織建立明確的溝通機制
政府應主動重建與不同社福機構在近年社會事件後的信任和伙伴關係,並與教會及民間社會不同組織重新建立明確的溝通機制,以致在政府推行不同政策時,可以與教會及社會上廣泛的相關組織保持緊密聯絡,諮詢他們的看法,一起合作共同建設香港。
 
3. 對不同弱勢及少數群體的關顧
政府應有明確的政策,協助不同弱勢及少數族裔(包括在港工作的外國人士)融入香港。就如加強對傷健人士就業的援助;幫助和鼓勵持有雙程證的父母在照顧孩童時也能成為香港勞動力;為在港難民提供持續性工作許可,並增加援助金額,及考慮收納現有的認可難民成為香港居民;加強保護外籍家庭傭工的權利和待遇等。
 
4. 氣候公義與生態保育
政府於2021年公佈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定下目標,會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實在是需要全港市民及商界的參與和支持,並以「氣候公義」的願意才可達成。此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應採納聯合國的《新城市議程》,在發展時同時顧及經濟和大自然保育及社會上的弱勢,才能使香港成為真正的綠色城市。
 
2022.06.29